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庄闲和游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讲内容:电视喊停老娘舅 功利转型是根由

发布时间:2025-10-15 18:13:50    次浏览

------本期内容导读------ 电视产业之困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却是在原本最可倚撑的内容管控领域中,在这里不断的翻船,才是电视行业最需要反思与吸引教训的! ------以下正文详情------ 上海台柏万青主持的《新老娘舅》节目被停播了,既不感意外又感到意外,不意外的是这类专门挖掘人性丑恶、并涉嫌编造情节博人眼球的节目,本身就已经低于允许公众传播的标准,意外的是它居然顽强地存活到了今天才终于受此一劫,说是一劫就是说它目前只是暂时停播,不知是否还会转换形式继续出现。现在网上对于《新老娘舅》节目的评价基本已经是一边倒了:少量的调解功能、大篇幅的社会负能量。按理说,这些都是过去正统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中最鄙视的部分,都算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猎奇新闻观,更甚至是不惜以深挖、放大人性中最丑陋、最恶劣的部分来展示,以获取更多的关注。的确,这就是《新老娘舅》类节目能够在中国电视界广泛生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崔永元曾经批判过的“万恶的收视率”:因为这类以暴露家长里短、反映人际矛盾的节目,因为更接近生活、投射现实,一开始时大受欢迎。然后随着发展与观众口味的提升,凡冲突越激烈、情节越离奇的内容就越能收获观众的关注,也越能提升电视台的收视率。于是,在收视率决定广告收入的大环境下,从编导到记者、从电视台到观众,便如吸上瘾的鸦片一样,欲罢不能。说到底,老娘舅式节目是电视台“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式思维下的典型产物。这类节目原型,本就出自于国外非主流栏目。但在国外的这类栏目虽然更加肆无忌惮地以大曝个人隐私、渲染桃色新闻、制造离奇效果,不但成为国内官方意见却批判的反面典型,其本身在国外也是饱受道德流派、宗教团体以及大量社会群体反对、批驳及攻击的对象,而其自身或主办者,往往也会在公然承认“我就这么低俗、这么下贱”的基础下,借以“舆论宣传自由”而能够生存。中国电视界对此类节目的引入,则在一开始时,遮遮掩掩地包裹了一层“调解社会矛盾、帮助凡人琐事”的外衣。的确也曾有选择、有原则地挑选了许多具有社会代表性的、并具有调解和解可能的生活案例,推上荧幕,又或者说,在节目推动过程中,还是有着非常具象性、计划性的社会观念的引导的。只是,收视率的恶魔之棒,总是垂青于节目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龌龊、丑恶、极端甚至反智。在整个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类话题给了民众以渲泄长期压抑的情绪的一种理由,但是它注定不能成为持久不断的关注动力,当新鲜感一旦过去,理性的情绪必然回归,这也是《新老娘舅》这次犯了“众怒”的原因;所有人都明白,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活矛盾,站在道德高处的这类节目更加不能,如果要想突出并彰显电视节目的教化功能,必然要去选择那些可被调解、可被控制的普通冲突,但可悲的是,这却与追求收视率之下的功利目的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一旦追求后者,所谓的调解与教化就会成为一种可笑的遮羞布、甚至是掩盖真实矛盾与丑恶的虚假仁义;《新老娘舅》的窘境更是反映出了当下中国电视行业在面临着互联网传播环境冲击下的彷徨心态,就像当年阿Q的困惑一样:“小D能摸得,为何我摸不得?”眼看着互联网上的各种小道消息、低俗口味以及擦边球满头飞的内容赚足了眼球,不由地忘却了自己的基础与根本价值观,打着“媒体转型”、“改变观念”的幌子,急不可耐地去吸收互联网新媒体在成长之初的一些实际糟粕;这方面,前几年江苏教育电视台邀请干露露母女来录制节目一事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典型。看似非常地“互联网化”,实质却是赤裸裸地“无底线化”;按理说,一次普通的节目录制,就彻底改变了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归属管制,这样一起在体制下按理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理应引起这一行业的重视与警惕,但是,极有可能的却是,更多人会把其视为江苏省的广电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博弈。所以,才地终究有了这次上海台的停播事件;电视产业之困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却是在原本最可倚撑的内容管控领域中,在这里不断的翻船,才是电视行业最需要反思与吸引教训的!